“小可爱们给了我一张画像,原来我在他们心中这么美”“下课后被学生们簇拥着回办公室,感觉真好”……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语文教师杨思的朋友圈里,满满记录的都是她和孩子们之间的温馨瞬间。

杨思老师。照片由本人提供

从教多年,杨思一直努力做到“让孩子觉得教师和父母一样爱自己”,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。作为“家里”的大家长,她不让一个孩子“掉队”,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快乐成长。

创设“向日葵之家”

让所有孩子向阳成长

杨思非常认同陶行知先生关于儿童集体生活的论述——“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,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。”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集体生活,并获得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,杨思将班级打造成了“向日葵之家”,笑脸墙、葵花家训、葵花家风、班级葵花籽、竞赛园地、展示园地、向日葵之星……布置好的教室温馨整洁,学生非常喜欢这个学校里的“家”。

杨思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。照片由本人提供

除了温馨的布置,爱才是“家”的核心。作为“家”里的“大家长”,杨思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“四心妈妈”——有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和包容心。平时午休或者课间,她常常会跟孩子们谈心,和他们聊聊家里的事情,谈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。孩子们特别乐于跟杨思分享,每次家长会杨思会把孩子们告诉她的事情和家长共享,有的家长非常惊喜,有的家长感动不已。杨思还借助各种社交平台,向家长展示孩子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并积极和家长们互动。

如何将“向日葵之家”管理好?杨思认为离不开学生们的习惯养成和自主管理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们来说,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。校规班纪要求学生“讲卫生、守纪律、懂礼貌、会学习”,这样的要求是空洞的,不够具体。杨思将这些要求细化为:不扔垃圾,不妨碍他人,主动与人打招呼,安静地坐下来学习……长期坚持下来,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、生活习惯。如今,学生很清楚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。在习惯养成的基础上,班级实现了自主管理,从他律走向了自律。

杨思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。照片由本人提供

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,杨思设计了各种各样的“家庭”活动。一年级开展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”活动,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感恩。二年级开展“读书交流会”“书法大赛”“汉字听写大赛”“家长听写大赛”,无形中让家长有了陪伴孩子学习的意识。三年级开展“漂流瓶活动”,给不同地区的学生写信介绍自己的家乡等。根据不同的季节,安排学生开展特色班本活动——“四季的歌”。孩子们从集体活动中相互加深了解,增进友谊。

在这个师生共同的“向日葵之家”中,杨思和孩子们已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。

“手握手”教特殊孩子习字 

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

从教十年来,杨思一直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义务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,争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。杨思班里有位叫小凯(化名)的孩子,父母因工作较忙,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状况,孩子每天独自一人上学、放学,因此性格内向学习表现不佳。和家长多次沟通无果后,杨思没有放弃孩子。每天放学后,杨思在校将小凯的作业辅导做完后,再将孩子送到家。“怕增添孩子心理负担,我每天只将孩子送到家门口,再让他自己上楼回家。”杨思说,期望能让自己对孩子的重视和关心,让家长有所触动。

果然半个月后,小凯的家长主动跟杨思发短信,表达了感激之情,也开始愿意配合学校和老师来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。

“手握手”教习字两年后,小梦能写一手好字了。照片由本人提供

杨思班里还曾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小梦(化名),基本没有学习能力,为了让孩子有自我认同感,每天午休时间,她都坚持“手握手”地教孩子写字,一笔一画,毫不敷衍。“当孩子主动独立写出‘杨老师我爱你’时,我忍不住哭了。”杨思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,还是充满了欣喜。两年后,小梦能够“脱手”自己照着课本临摹写字了,到毕业时,已经能写一手标准好看的“楷书”了。小梦的家长看着孩子的一手好字,对杨思感激不已。

杨思说,她对孩子们的付出,孩子们也都看在眼里,将爱也回馈给了她。当她准备上公开课站在讲台前,一群孩子说:“老师,不紧张!”还用他们的小手,给杨思捏捏胳膊,捶捶腰;当她爬上板凳画黑板报,一双小手扶着她的双腿;当她打饭时,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:“老师,我会打,我帮您”;当她上课咳嗽不止时,小家伙们送上自己的牛奶;当她在放学的门口,孩子突然扑上来抱着她……杨思说,她总是被充满童真的“心疼”与“体贴”感动得流泪,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。

长江日报出品采写:记者杨枫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xiangrikuia.com/xrkpz/11641.html